堪堪又过去两个时辰,燕灵熬夜不住,微闭着眼,脑袋瓜子一低一抬一低一抬的朦胧欲睡。凤凰一旁瞥见,虽是睡意渐浓,却禁不住掩嘴偷笑。终于燕灵瞌睡来至,脑袋瓜子耷拉了下去,再也没有抬起来了。
时光流逝,一如捻指,谭家木行的粉墙黛瓦上渐渐泛起了曙光。
却正在凤凰恹恹欲睡时,忽听见慧女在厢房内叫唤道“凤凰,进来吧。”
“诶!主人,我来了!我来了!”凤凰激灵一颤,睁开双眼,连忙推门而入道,“主人,你没事吧?”
“我没事,你把这提香炉拿回去吧,让定之安静地休息休息。”慧女说过,又伏身观察躺在床上的文基。
“是,主人。”凤凰捧起提香炉,大步迈出门来。
正见燕灵的脑袋依旧耷拉在膝盖上熟睡,凤凰不禁促狭地用脚尖一钩她的右脚跟“懒虫!天亮了!”
燕灵身体猛然一晃,激灵灵惊醒过来,迷迷糊糊问道“什么?基基哥哥病好了?”
“就知道你的基基哥哥!天亮了,懒虫!”凤凰伏在燕灵耳边损了一句,拔步离去。
“哦,天亮了啊,基基哥哥怎么样了?”燕灵这才清醒过来,耸身而起,快步走进房内。
恰巧正见慧女兀自低着头紧贴着文基的耳畔,莫名其妙的一阵酸溜溜的感觉冲上心头,燕灵快走几步,就到了慧女面前,将她拂在一旁,凑近文基亲昵道“基基哥哥……你没事了吧?”
“定之刚睡不久,燕灵妹妹,你小声点儿。”慧女叮嘱道。
“我声音很大吗?”燕灵情不自禁道提高了口吻,“你是不是也把我基基哥哥抱了一晚上?”
闻听此话,慧女便想起昨夜奇异的一幕,浑身恰似一阵基。
慧女连忙劝道“定之兄,你现在身体十分虚弱,还是不要太过操劳为好。”
“无妨,我还能走得动,今日是一定要去的。”文基言语决绝。
慧女才要再劝,胡三已经脚步匆匆地走进厢房里来。
见文基病情好转,胡三大喜,上前行礼道“大公子病好了,今日还去不去望城岗?”
“自然要去的,我正准备去唤三伯。”文基道。
“依老汉之见大公子的病刚好,身体十分虚弱,还是休息两日再说,老汉再去通知老梅一声便是。”
“不必了。圣人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守信最是重要,我已经拖延了三日,不能再拖延下去了,这点小病,我还是能扛得住的,三伯就不必多说了,速去备车,随我同去。”文基执意要去望城岗。
胡三闻说,无可奈何,遂转身出了厢房,准备马车去了。
望城岗在宛陵郡城的西部,离郡城大约七八里地,无非是一片荒芜的丘陵而已。丘陵纵横间七零八落地散住着一些山野人家,多以种水田旱田和打柴帮佣度日,日子过得十分贫寒。
只因周夫人感恩当年际遇,所以就在那义庄旁边建立了一座土地庙,每年清明都要前去敬香,同时向附近穷苦村民赈粮施粥,自此鳌祥公昔日在谭家木行定下的施舍规矩也就转移到此处。
平日里土地庙的供奉,辄请来一位名叫梅让的村民主持打理。
十多年下来,当地俨然形成了一种习俗,每到清明前后,不仅有穷苦村民前来土地庙取粮,而且也有各处的乞丐聚集于此,分一碗粥吃,讨要些米粮。
文基一直惦念着此事,眼见错过赈米施粥的最后日期,怎不叫他心急生病事小,失信事大!
因此文基吩咐胡三准备妥当后,便随他驱赶着马车,一路匆匆忙忙地朝望城岗义庄进发。
燕灵一来不放心文基的病,二来也想去瞅个热闹,是以一同随行。
慧女一宿运功,元气未复,就被凤凰拽回厢房歇息去了。
马车一路颠颠簸簸,行有半个多时辰,已然到达了望城岗的土地庙前。
山海经之三子传说
山海经之三子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