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穿越小说 > 乱世栋梁 > 第三十一章 问题

第三十一章 问题(2 / 2)

但兑换券信用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且很容易毁于一旦,所以李笠在第一步走得不错的基础上,即将开始走第二步。

那就是让兑换券作为“代币”,成为军饷的“可选择发放方式”,在军中流行起来。

徐州军将士,连带家属,人数不下十万,这个团体接受了兑换券,就能撑起兑换券的信用。

不过,要让刀头舔血的汉子们,及其家属相信这玩意能当钱来用,可不容易。

这些人或许目不识丁,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要让对方短时间内接受“纸能当钱用”,等同于让他们相信猪能飞。

要让这些人拿到兑换券后不急着花出去,更不容易。

只有兑换券的兑换周期足够长,他才能实现“超发”兑换券、把纸当钱花的意图。

要实现这个意图,就如同打一场恶战,那么,该如何打赢呢?

打仗时,将领身先士卒,才能最大化,下官大概知道一二。”

“说来听听。”

“之前,岭表豪族、高凉冯氏出身的高凉郡守冯宝去世,各地豪强蠢蠢欲动”

建康朝廷对岭表的统治,因为地理原因,能够投入的资源较少,所以对于岭表各地的治理,软硬兼施。

硬的,就是在广州有驻军,周边谁敢不服就灭谁。

软的,就是收买各地主要豪族首领人心,任命这些人为州、郡长官,拿着朝廷给的虎皮大旗,管理治下大小地头蛇。

又从这些人当中,拉拢影响力和实力较高的人,引为“朝廷心腹”,协助广州刺史,震慑其他当州郡官的豪强。

高凉郡守冯宝及其父罗州刺史冯融,就是这样的“朝廷心腹”。

据说岭表高凉的冯氏一族,为北燕皇族冯氏后代,百余年前北燕灭亡(当时南方是刘宋时期),有皇族乘船渡海南下,最后在岭表东南沿海高凉一带定居。

百余年来,冯氏和当地土融合,算是半个本地人、半个外来户。

后来,到了冯融时,他给自己儿子,娶了岭表豪族冼氏之女为妻,来了个强强联手。

冯融亲近朝廷,其子冯宝及妇冼氏也是,协助历任广州刺史对付叛乱豪强,为稳定岭表局势做出不少努力。

冯宝于今年去世,其子冯仆年少,那些地头蛇也许因为少了一个掣肘,开始蠢蠢欲动,叛乱渐起。

而广州刺史萧勃,采取的应对措施不是很得力,收效甚微。

种种原因,辅政大臣们认定萧勃居心叵测,所以发兵护送新任广州刺史,走陆路前往广州上任。

李笠还是觉得奇怪:“那他到底图什么?学赵佗割据岭表么?如今国内局势稳定,中枢有能力调兵远征,他这个时候跳出来,脑子热坏了?”

“所以,这件事有些微妙”张铤看着李笠,眼中闪烁着光芒:“率军护送新任广州刺史上任的人,是鄱阳世子萧嗣。”

“什么?怎么会”李笠有些吃惊,鄱阳世子远征岭表,此举颇有深意:鄱阳王萧范要让世子萧嗣刷军功。

张铤分析:“如今刚入冬不久,岭表变冷,烟瘴消失,正适合征战。”

“对付萧勃应该不会太难,或许能赶在明年夏天前结束战事,届时鄱阳世子就能班师回朝了。”

这道理李笠明白,但他觉得问题在于萧勃是真的意图不轨,还是鄱阳王萧范找个由头,给儿子刷军功来创造机会?

如今建康局势有些微妙,按说鄱阳王父子不该分开,而是要“上阵父子兵”。

即便世子萧嗣要外出,也不能远离建康。

或者,鄱阳王已有安排,稳坐建康城,让儿子乘着冬天天冷,率军去岭表刷军功,回来后才有更足的底气担当重任。

李笠远离中枢,不清楚决策圈的勾心斗角,所以只能把疑惑放在心里,坐看事态发展。

张铤提醒:“君侯,此事无非三种可能,其一,单纯的讨伐萧勃,鄱阳世子趁机刷军功。”

“其二,有人调虎离山,让鄱阳世子离开建康。”

“其三,既然有人想调虎离山,鄱阳世子将计就计,离开建康。”

李笠摸摸下巴:“也就是说,建康那边,又要起风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