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秦昊当成了朱元璋的老师,现在秦昊不否认,这等于是老爹和儿子是同一个老师。
当然这在历史的长河中并不奇怪。
“我看秦先生应当成为国师。”
“这是秦先生应该得到的位置,也是足以证明秦先生的成绩。”
“陛下给秦先生这个封号,也足以激励那些有才能之人。”
“他们会继续的努力,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不会白费。”
“而且秦先生得到这个位置名副其实,又会让秦先生多了压力。”
“这更有利于秦先生帮陛下出主意。”
朱元璋的脸上终于多了笑容了,之前他就在考虑如何不用钱财奖赏秦昊。
现在蓝玉和朱标说的这两个方法都特别的好。
“咱也觉得秦先生确实可以当这个国师。”
“也只有这样的位置才适合秦先生。”
“你们这段学的不错,要继续的努力。”
“特别是蓝玉,进步很大。”
朱元璋难得心情转好,于是夸奖了剩下的两个人,但是却没有批评朱棣,所以朱棣也是非常满意。
只要是不挨老爹的训斥,这比一切都强。
次日。
金銮殿早朝。
所有的文武百官全都分列两边。
今日朱元璋特意的让所有的皇子和秦昊都参加了早朝。
秦昊以为有什么大事情发生。
但朱元璋没有开口,所以他就闭着嘴巴在底下听着。
等到文武百官全都说完了事情。
朱元璋可没准备和这些人商量秦昊成为国师的事情。
他来了一招突然袭击。
他从袖口掏出了一个卷轴,递到了旁边的太监的手上。
“念!”朱元璋目光看向了秦昊。
老太监把卷轴展开,看到上面的内容的时候,身体本能的一哆嗦。
但老太监还是照着上面的内容念了出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秦昊教导皇子有功,替国出良策有功。”
“为北征提供的建议有功……”
老太监念了几十条秦昊的功劳。
这些功劳有的是那些官员所痛恨的,有的也是官员服气的。
因为有的功劳是以官员的脑袋作为代价。
虽然百姓得到了利益,但是官员却丢了脑袋。
有的功劳是以氏族的利益作为损失,让百姓获利,让这个朝廷获利。
这些功劳当中,充满了血腥又充满了智慧。
当然这是在不同的角度得出的不同的结论。
徐达那一系的所有的官员望向秦昊的目光都带着崇敬。
正因为秦昊提出了这些政策,这才让大明江山越来越好。
现在就连底下的那些百姓都在高呼陛下圣明。
这些官员没有秦昊一样的头脑。
他们因为徐达的关系,也没有嫉妒秦昊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