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朱棣请愿(1 / 2)

朱元璋看了一眼旁边的那个文官,然后开口说道:

“来,给秦爱卿介绍一下,这是礼部侍郎徐明郡!”

朱元璋说完又继续说道:“徐爱卿,这位就是朕最喜欢的爱卿秦昊,你应该早就听过,这位秦国师。”

“老臣徐明郡叩见秦国师。”徐明郡恭敬的向秦昊跪拜,口称国师。

“徐大人客气了,请起!”秦昊说道。

“谢国师!”徐明郡起来。

“秦爱卿,这次把你叫来,主要是想商谈一下,上次你说的那个开设方便面食堂学班的事情。”

朱元璋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上次朱元璋和秦昊商讨这个事的时候,两人就说好了。

秦昊想要开设学校,教导百姓如何煮方便面。而朱元璋呢想要在全国各地都修建方便面食堂。

双方达成共识后,朱元璋也准备动工,不过却被秦昊阻止。

原来秦昊觉得,开办学校并不难,

毕竟在历史上,学校是有的,甚至很多都比较大,像华夏的小学、初中和高中都是学校。

但是这些学校都不适合目前大明的形式。

古代的学校都是私塾、学堂等公学之类的,但是大明不同,因为在大有科举制,没有官府任命官员的权利。所以大明有科举选拔官员和举荐人才,有科举录取制度。

所以秦昊觉得大明的官员是有很多的,可以让大明的官员来开办私塾、学院之类的,让他们教授学习知识,培养人才。

但是在后世这种制度是不存在的,所以秦昊只好退而求其次,将自己脑海里记忆中那种开设学校的法子告诉了朱元璋。

当然了,秦昊可没有告诉朱元璋,这种学校可不是教授知识,而是教授生存技巧。

因为这里是封建社会,一切的制度都是靠俸禄吃饭的,如果没有生活技能的人,连生计都困难。

开设方便面食堂班的意义也在这里,对于那种不参加科举的百姓,自然是要有一门自己的手艺在身上才行。

同时也是希望借助这个新政策能刺激百姓生产,而且这个革新政策还不是胡乱的瞎搞,而是非常有规划,从基础工业,到纺织、冶金、瓷器,水泥砖瓦、玻璃、陶器等工厂一条龙服务,可以快速的推动整个大明的工业革命。

而方便面食堂也只是第一步而已,如果方便面食堂可以正式实施下来,后面再发展其它行业也就是按照系统政策来的事。

而朱元璋也很聪明,立即将这个方案呈递到了内阁,经过内阁讨论,最终决定开办学校,而且要大规模开始运行。

虽然大明没有明确禁止私人办学,也允许私人办学,但是大部分的学校都是在朝廷或者大儒手下的。

所谓的大儒是指有功名的读书人,这样才会受到朝廷的重视,可以担任老师、先生、博士、祭酒之职。

不过这样的大儒并不多,只占据少量,所以大多都是一些普通读书人。

朱元璋为了鼓励大家读书,所以凡是有功名的人都可以考试科举,只要考试能够取得优异成绩都可以进入国子监读书。

当然国子监可是有监生名额限制的,必须经过朝廷选拔才可以进入国子监。不过这个名额不多,只能进入二十个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