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不是看看生意,就是看看各项政令的推行的情况。
就这样一直过了一个月的时间期间。
朱棡还带着朱樉参与了两次生意上的谈判。
看着朱棡在谈判桌上挥洒自如,又知道如何能够赚取利益,这更是让朱樉觉得自己就连朱棡都比不上了。
这些天,他也看了这里可不仅仅是主要的街道修建的很好,就连其他的地方也是要比自己封地强很多,而且朱棡美走到哪里的时候,受到的都是百姓的拥戴和尊敬。
那种尊敬和敬佩是发自于内心的,而并非是巴结,这一点让朱樉的感触极深。
“哥哥,我来时就记着父皇和先生说过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所以我是希望能和老百姓一起变好。”
“这么和你说吧,这些年我赚了不少的钱,但是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是一天比一天好。”
“我吃的好穿的好,但是老百姓还要念着我的恩情,其实现在我才明白先生说的其他的话是有多么的正确。”
朱棡在感慨着自己这些年的心得。
这话说出来,朱樉不停点着头。
如果是之前,或许他早就训斥朱棡在自己面前显摆。
现在他不得不承认朱棡说的对,而且通过这几个月赶往太原。
然后又有这一个多月的时间,现在他已经知道了,自己在太多的地方都是骄傲自大。
二人又在外面溜达了有半个月的时间,这才重新的回到晋王府,他们两个回来没有几天的时间,秦昊也转悠回来了。
秦昊用了一天的时间在和朱棡沟通现有的经济发展和各项制度的优点与缺点。
他并没有直接告诉朱棡要如何做,但是这其中的利与弊却分析的明明白白。
“你现在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而且也有了自己管理的经验和策略。”
“你干的不错,只要是继续的做下去别走弯路,封地的百姓会越来越好的!”
秦昊鼓励了两句,朱棡认真的点点头表示:
“离不开先生当年的教诲,如果不是先生,我也做不到现在这样。”
“这几天我也和哥哥聊了,这路确实是自己选的,如何去做别人最多只能是劝阻,却无法强行干涉。”
“先生请放心,我会思考如何治理和发展的,而且我也会和哥哥一起分享这些。”
几人沟通,到了晚上这才各自休息。
秦昊在晋王府呆了几天之后又在四处的闲逛。
就这样,时间慢慢的过去了几个月。
这几个月的时间秦昊发现朱樉的变化很大。
他也开始在提醒朱樉,如何去运用自己的头脑管理好封地。
今天秦昊正吃着东西,外面进来了管家。
“国师,大喜事,应天府那边送来了消息,太子的儿子出生了,想让国师帮助取一个名字。”
秦昊微微一愣,算了一下时间,觉得确实也到了朱棣生儿子的时候了。
而且根据历史这第一个孩子的名字其实早就有了。
他也不必再让自己费心费力,于是拿起笔给应天府的朱棣回了一封信。
除了正常的恭喜和问候之外,在结尾处他写上了朱棣大儿子的名字,朱高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