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陈哼一路五千三千余骑,就额外多带了两千多匹马,彭举一路四千九百余骑也是额外多带了两千多匹马。
除了两路大军随军携带的粮草物资,刘绍每隔三四天,也会再从彭城郡用战马送一批粮草物资过去,确保两路大军粮草物资无忧。
两路大军都是骑兵,当日下午跑了七八十里,一路在上午抵达,一路在下午抵达。
两路大军都不是直接抵达城下,而是先到距离城池二三十里位置,而后按照计划放出彭城郡晋军主力已经全军覆没的消息。
这是为了引诱城内留守晋军主动出城。
虽然下邳、东海两个郡留守的晋军士兵,最多不过东海郡有两千三百多人,在下辖的县级城池也分走一些兵力以后,不算伤兵,留在郡城内的都只是一千多人。
下邳郡城内只有一千两百多人,东海郡城内只有一千五百多人,强攻下来并不难,伤亡也不会有多大。
但是能少伤亡一人,最好还是少伤亡一人。
毕竟整个华夏境内青壮男丁人数实在不多,兵员不好补充。
更何况,晋军主动出城,唐军骑兵攻击他们的时候,也更容易击溃一些。
比如晋军在城内,可能唐军要杀伤三百人甚至更多,才能使得他们崩溃,可若是在城外,可能只需要杀伤两百人,甚至更少,就能使得他们崩溃。
少杀伤一名晋军士兵,便能多俘虏一名晋军士兵,意味着经过改造重编以后,大唐军队多一个兵员。
这一方面减少自身伤亡,另一方面再增加俘虏人数,背后细算起来的数量可真不少!
除了陈哼、彭举两路大军主动放出消息,彭城郡这边的唐军也在配合。
晋军之间的联系不是单方面的,晋军大营的晋军主力会向两个郡的驻军传令,两个郡的驻军也定时有人来和主力联系,汇报两个郡的情况。
陈哼、彭举两路大军出发以后,刘绍便对留在彭城郡的唐军骑兵下令,再遇见从下邳郡与东海郡过来的晋军快马,尽量不杀伤他们,有意让他们看见原先的晋军大营情况,以及彭城郡城墙上的唐军旗帜。
有两郡过来的人多藏在几百米远位置遥望原先晋军大营,以及彭城郡城。
按照古代时空人的认知来说,几百米距离,一般他们不会发现。
然而,唐军里面装备有很多望远镜,这些人根本不知道,他们悄咪咪藏在自以为肉眼看不清看不见的地方,却被负责观察的唐军士兵用望远镜清晰的看到了他们的一举一动。
如果不是有刘绍的命令,唐军骑兵完全可以出动,围捕这些靠近原晋军大营以及彭城郡城探查消息的晋军士兵。
这些人发现原晋军大营被唐军占领,同时彭城郡城也插满唐军旗帜,纷纷惊恐的急速返回下邳、东海两郡,将消息告知留守两郡的晋军将领。
正如刘绍与一众唐军高层将领设想中的那般,留守下邳、东海两个郡的晋军,得知他们攻打彭城郡的主力大军已经被唐军全歼,同时彭城郡城也被唐军攻占。
无不吓得肝胆俱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