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十万全副武装的大军,就是一万,一千,也能轻而易举的攻下那些守卫空虚的州城。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行军打仗这方面朱远不太懂,就全部交给朱元璋来安排了。
一个月的时间,朱元璋兵分十几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地图上的空白区域尽数插上了大明的旗帜。
而有了那些土地,还有城里地主们的舍命支持,养活大军不过是小意思。
与那时教导韩山童不可任人唯亲的做法不同,朱远在军队方面反而是“任人唯亲”,将篮玉他们全部安排进了军中,坐到了高位之上。
不过对他这种做法,手下兵丁却没有半分不满。
毕竟篮玉他们与白莲教众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一类读书认字,对行军打仗有自己的深刻见解,武力方面还各个爆表。
一类则是什么也不懂,就只是加入白莲教的普通百姓。
不需要多说,兵丁们自然更信服于前者。
当然,不服也行。
朱远的行事准则就是能者上,弱者下。
后加入的兵丁要是不服,可以在战场上多立军功,超过篮玉他们带领的蒙元老兵,如此便有资格能和篮玉他们亲自交谈,要个职位。
或者,干脆直接挑战老兵,和他们打一架,展示自己的武力。
之后再挑战篮玉一众人,从他们之中随便选一个。
若是能打赢,也能得到职位。
要是觉得自己行军打仗方面有独特见解,自然也可以坐下和蓝玉他们比划一下行军之法。
毕竟篮玉他们经受过专业训练,完全可以看作是全能的战争机器。
朱元璋带着兵在外打仗,马秀英这边也没有闲着。
她也不愧是史书上的千古贤后。
身为明王的“王妃”,马秀英不仅没有王妃的架子,反而平易近人。
她自己站出来做了个榜样,发动起各地百姓兵丁的家中父老妇孺子女,忙时亲自下地干活,闲时便带着他们做女红,织衣物,纳新鞋……
想尽一切办法去挣钱,缓解着后勤的压力。
而像买卖衣物这方面,在后勤收入中甚至占据了不小的比例。
当然,最主要的功劳还是出自朱远。
纺织机,这个近现代产物,资本萌芽时期的发明,提供了近乎完美的助力!
有了纺织机,一个学了两三天的女人织出布匹的速度远超十个两三年的熟练女人。
这般助力之下,马秀英带着些许妇孺,不仅能织出足够全军所用的布匹,甚至还能有足够数量拿出去买!
与此同时其他起义军,连手下兵丁的衣服都还没能自给自足。
而这就是来自时代的降维打击!
所有人都在忙碌,朱远也没有闲着。
毕竟他才是主管后勤的最高指挥者。
而朱远则是做起了倒卖生意。
要马不要?
要马?
拿牛羊来换!
这是朱远手下商队近些时日来最常说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