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泽被这突如其来的一问吓了一跳,他猛地睁开眼睛,脸上露出茫然的神色,“啊?”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问道:“什么事?”
长宁帝见穆泽如此心不在焉,心中不禁有些恼怒。
一旁的穆冷见状,连忙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息怒。此次雨灾关系到民生,确实需要尽快采取行动。而检察使之职责任重大,需选派清正廉洁、有能力之人担任。”
长宁帝听了穆冷的话,点了点头,表示认可,“你所言甚是。那你觉得谁当这个检察使合适呢?”
穆冷思索片刻,拱手道:“臣以为,户部郎中李大人为人刚正不阿,做事认真负责,且熟悉各地民情,若由他担任检察使,定能将青州雨灾之事查得清楚明白。”朝臣们顿时安静下来,众人都在思索穆冷这番话的可行性。
这时,一直沉默的三皇子突然开口:“李大人虽清正廉洁,但青州情况复杂,他未必能应对自如。儿臣举荐礼部郎中张大人,他曾处理过类似灾情,经验丰富。”此言一出,又引发了新一轮的争论。大臣们分成两派,各执一词。
长宁帝坐在龙椅上,看着
穆泽在一旁听着,特别烦,要是是他的手下,他早就拉出去了。发生雨灾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现在还没有个章程,还在讨论来讨论去,怎么救灾?花多少钱救灾?灾情如何?这些通通不知道。京城离青州可是很远的,京城得知灾情的时候那边估计已经死的人更多了。
长宁帝不知不觉又看向了穆泽,“老七,你有什么想说的?”
“没有。”穆泽很是烦躁的说道,“父皇,正如二皇兄所说,青州是五皇兄的封地,即是五皇兄的封地,那就应该知道青州的情况。如何救灾,谁来救灾,赈灾银两几何,如何用赈灾银这不是五皇兄还清楚的吗?你们不是青州百姓就可以在这里说来说去。青州离京城那么远,京城知道青州的灾情的时候,青州不知道早就遭受多大的灾难,死了多少人?”
说完后穆泽看着那些个说的最多的人,“你们多说的废话其实都是青州每一个百姓的命。”
有个大臣不服气的说,“我们也是为了更好的救助青州百姓。”
“天运国存在那么久难道就青州一次发生雨灾吗?”穆泽越发暴躁,“本王不信。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既然发生过雨灾,那就该有应急措施。”
“七弟,你有所不知,这今年的青州雨灾格外与众不同。”六皇子焕王说道。
“有什么不同的,不过是灾情大还是小。可最根本的不还是雨下大了导致的灾情吗?”穆泽说完看向要接着说的太子,“这都处理不好,简直是废物。这要在我南州,直接给本王走人。本王让你管着南洲,结果你区区一场雨都管不了。不去查看具体情况,还到本王面前,跟本王诉苦…”
“你要干什么?”长宁帝一脸惊愕地看着穆泽,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己这个儿子怎么会突然说出这样的话来。
穆泽面无表情地看了长宁帝一眼,然后将目光转向了那个一直说个不停的人,冷漠地说道:“杀了他。”
长宁帝闻言,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下来,他瞪大眼睛看着穆泽,难以置信地问道:“你说什么?你要杀了他?”
穆泽并没有因为长宁帝的质问而有丝毫退缩,他淡淡地回答道:“父皇,你该理解儿臣的。叽叽喳喳的,真的很烦。而且告诉我也没用啊,还不如自己去想办法。自力更生。”
长宁帝的眉头紧紧皱起,他看着穆泽,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无奈。他知道穆泽阴晴不定,但他没想到他竟然会如此轻易地就要杀人。
“所以你都是这样管理南洲的?”
“七弟,你怎么会要杀人呢?”太子忍着笑说道。
这时,一旁的穆冷也看不下去了,他赶紧拉了拉穆泽的衣角,轻声说道:“七弟,你是不是没睡好啊?怎么会突然说出这样的话来呢?”
穆泽转过头,看了穆冷一眼,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嘲讽的笑容,说道:“四哥,你也知道我没睡好啊?在南洲的时候,可没有人敢不要命地吵醒我。”
他的话让在场的大臣们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他们对穆泽的冷酷和残忍感到震惊,同时也对南洲的新官员们在这样一个狠角色手下当官感到好奇和担忧。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京城的官员们很不解,但南洲的新官员们在的话,他们肯定会告诉京城的官员们,他们很乐意在泽王手底下干活。泽王的要求多简单呀!有能者居之。还有不管别的地方如何,泽王的南洲,地面墙面都要干净整洁,百姓们也要穿戴整齐,街市规划这些都要规规整整,还有每个人都要有事做。那些孤儿寡母也都有去处。他们南洲还正全体准备扫盲。
南洲的知州府
容疏站在宽敞明亮的书房中,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映出他修长的身影。他微微皱起眉头,手中握着一支毛笔,正仔细地在纸上勾勒着什么。
一旁的侍从见状,轻声问道:“大人,您这是在安排冬日扫盲的事情吗?”
容疏头也不抬地回答道:“正是。”
侍从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可是大人,现在才刚入秋,离冬季还有一段时间呢,我们是不是不用这么早开始准备这件事啊?”
容疏停下手中的笔,抬起头看着侍从,一脸严肃地说:“不早了。”
他站起身来,走到窗边,凝视着远方的山峦,缓缓说道:“冬日虽然寒冷,但也是有人会外出的。泽王的要求是今年南洲的所有人都能识字算数,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确保每个地方都有合适的场所进行扫盲。”
说罢,容疏转身回到书桌前,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字,然后递给侍从,吩咐道:“去通知各县里、镇里、村里,让他们尽快准备一个专门的地方,用于冬日扫盲。”
侍从接过纸条,应了一声,便匆匆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