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穿越小说 > 秦史通俗演义 > 第十三回平王东迁襄公建国文公挥师岐山大战

第十三回平王东迁襄公建国文公挥师岐山大战(2 / 2)

秦文公回到汧邑,将秦襄公安葬在西垂,自己仍居西垂宫。其谨遵父之遗言,励精图治,操演兵马,养精蓄锐,使秦国日渐强盛,以便实现秦襄公东进战略。但是,面对强大的西戎诸国不能硬拼,还是要避其锋芒,于是秦文公为了实现秦襄公东进的战略,不与西戎人正面对抗,而是采取了迂回的方法,来扩大自己的领地范围。秦文公三年秋,秦文公率领七百余将士,及族人开始东巡狩猎。从汧邑出发,途经秦邑、天水、麦积山、吴砦至甘陕交界的陕西凤阁岭、晁峪、宝鸡,于秦文公四年,到达汧、渭两河交会之地(今陕西宝鸡与眉县之间)。秦文公看着眼前滚滚奔流的河水,心情特别激动,然后用马鞭指着这广阔而肥沃的土地对众将及族人说:“尔等可知这里是什么地方?”众人皆言不知。秦文公很有感触地说:“这里乃是先祖非子为周孝王饲养马匹的汧渭牧场,因而被封为附庸,开始立国。”众人听罢皆议论纷纷,皆言:这里确实是个好地方。秦文公有对众人说:“诸位所言不错,这里确实是个好地方,先祖所居故地,吾秦人世世代代所向往的地方,但自先祖非子以后,谁也没能到达这里。而今吾等来此,在不可放弃也。不知诸位以为如何?”众人皆表示赞同。秦文公便传令在这里安营扎寨,命太卜夜观天象,占卜凶吉。太卜做完法事,进行占卜后,将卜辞呈于秦文公,果然大吉。秦文公心中大喜,立即命族人召集工匠,准备材料,修建城邑,再建西陲宫。后来,又将汧邑、秦邑、西犬丘的部分秦人迁居到此。数月之后,基本建成,因此地的地势象眉,故而将该城取名为郿邑(今陕西眉县西),并将秦都由汧邑迁至该地。

秦文公迁都到郿邑后,远离西戎人的侵扰,秦人的生活也相对的安定了许多,得到了休养生息,经济、军事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转眼之间数年过去,到了秦文公十年。一日,秦文公作了一个怪梦。梦见在鄜邑郊外,有一条黄蛇从天而降,上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顷刻之间化作一个小男孩,对秦文公说:“吾乃上帝之子,今上帝命吾为白帝,以主西方之祀。”秦文公刚想发问,尔是何人。忽然那小男孩又不见了。秦文公顿时惊醒,久久不能入睡,百思不得其解,便将太史敦召入宫中,为其解梦。待太史敦来到宫中,便将所作之梦细述一番,然后又问:“如此之梦不知是何征兆,吉凶如何?”太史敦听罢,微微一笑回答说:“臣以为,此乃上帝降幅于秦之征兆也。白者,乃西方之色。如今君有西方,日后必将得帝业也,此乃上帝所命,大吉大利矣。君若能祠之,必将遗福于后世也。”秦文公听罢心中大喜,于是,传旨命族人召集工匠在鄜邑筑高台,立白帝之庙,号曰鄜畤,皆用白牛祭祀之。

秦文公十三年,秦文公开始在秦国正式设立史官,用文字记载国内大事。此时的秦人也逐步地改变了生活方式,由原来的以游牧为主,以农业为辅,转变为以农业为主,以游牧为辅,基本定居在自己的领地范围。尽管秦人的生活比较安定,与过去相比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对秦文公来说,东进的夙愿一直没能实现,周平王所赐的岐丰之地还没收回,秦人的生存,仍然受到西戎人的威胁。这些问题一直是秦文公的心结。

秦文公十六年,秦国迁都到郿邑后,经过秦文公十几年精心治理,得到了迅速地发展,经济繁荣,国势昌盛,兵强马壮。秦文公检阅了自己的兵马,觉得可以与西戎人进行一战了,以实现收回周王所赐封地的夙愿。而此时,西戎诸部的最高首领是第二代丰王。第一代丰王和缪赢都已去世,由其子即位为丰王,其势力范围以扩大到岐丰之地,就是犬戎主亦听其调遣。因此,秦文公欲东进所遇到的最主要的对手,就是自己的表弟丰王。于是,秦文公来个先礼后兵,遣使赴岐地,面见丰王,请将岐地让出,还给秦人。丰王虽知母亲是秦人,但久不与秦人往来,无感情交往,如同路人。如今却以此为借口,夺取岐地,岂能应允。不由大怒,将来使怒斥一番,将其赶出大帐。使者无奈,只好离开岐地,返回郿邑报知秦文公。这样使秦文公有了进攻岐地的借口,于是,经过充分的准备,集聚精兵一万,战车千乘,向西戎人发起了进攻。西戎兵将从不把秦人放在眼里,丰王更是如此。可是,此次征战与从前大不相同,秦文公采取了稳扎稳打的策略,再加上秦军多年来养精蓄锐,群情激奋,只求一战。丰王的西戎兵马经过十几日的大战,被秦军杀的四散奔逃,溃不成军,不得不向西北方向逃窜。

秦文公率领秦军经过数月的征战,将西戎兵马赶出了自己的领地,收复了周之故地,来到岐山脚下。一日,秦文公率领众将登上岐山,对众将说:“此岐山一带,乃我秦人世代欲得到之福地,是立国之本。昔先父襄公曾到达此地,登此山峰,不兴被戎人偷袭,故于岐山脚下,如今已无此忧也。吾等要同心协力,保此疆土,不可再失也。”众将听罢齐呼:“同心协力,振兴秦国!”

秦文公率领秦军离开岐山,又来到了周原城内,安抚周室遗民。这些没有跟随周平王东迁的百姓二十多年来,受尽了戎人的侵扰、奴役和,对秦人的到来欣喜万分,在秦人的保护下必将过上安定的生活。同时,这些周人加入秦人的队伍之后,给秦人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的技术,使秦人的手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秦文公将岐地的各项事务安排妥当后,便回到了郿邑,心情非常兴奋,大宴文武群臣,按功劳大小厚赏众将士。同时,为了表示对周平王的忠心,将岐山以东的大片周之故地,奉还给周王室。周平王得知心中大喜,如今象秦文公这样,如此效忠周王室的诸侯已经很少了,立即遣使携带重礼前往汧邑,对秦文公取得的胜利表示祝贺,对秦文公的忠诚表示感谢。由此,秦文公在周平王心中的地位,已远高于一般诸侯了。

秦文公自从得到岐地后,直到临终前,没有再兴兵征战,扩充领地,也不参与中原诸侯的纷争,安心治理秦国的内政。

到秦文公十九年时,秦国的文化、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一日,秦文公在郿邑的西陲宫休息,这时一内侍前来禀报说:“主公,有一猎人前来求见,说有要事报知。”秦文公便传命,将那猎人带入宫内。那猎人见到秦文公先叩拜施礼,然后说:“小人在山中打猎,发现陈仓山北阪有一石鸡,质如石,色如肝,与山鸡相同,是从东南方向而来,光辉如同流星,声音巨大,威震数百里,山中野鸡皆惊飞,而野鸡飞走,石鸡不去。此乃上帝天神之意,小人不敢不报也。”秦文公听罢,亦觉惊奇,便命那猎人带路前往陈仓山中观之。

秦文公带领随从以狩猎为名,跟随那猎人来到了陈仓山,找到了那块形状似鸡的巨石,果真如猎人所述,心中疑惑,不知吉凶。待回到郿邑,便召太史敦闻知。太史敦说:“鸡属鸟类,乃秦人之图腾。今石鸡从天而降,此乃上帝之意,乃吉祥之兆也。主公可以石鸡祭之。”秦文公闻听大喜,将石鸡视若宝鸡,立即命人准备材料,在陈仓山下建立牢祠,供奉宝鸡。祠的名字,取陈仓山的“陈”字,宝鸡的“宝”字,叫做陈宝祠。其实,这块石鸡就是一块陨石,因含铁量高,所以其色如肝。

关于这件事还有一种传说。说的是在秦文公十九年,有一个陈仓人在陈仓山猎到一只既像羊又像猪的怪兽,准备奉献给秦文公。再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两个小孩,却劝他千万不要把它奉献给国君。陈仓人不知何意。小孩告诉他,这个怪兽叫做“猬”,刚一出生就吃母,长大后经常在地下吸食死人脑髓,要想杀死这个怪兽,就必须拍打它的头。那怪兽听了二童子的话,一下子就急了,便开口说道:“二童子名叫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霸。”于是,陈仓人闻听,以为灵异,便放下怪兽去追二童子。二童子立刻化为雄雌两只雉鸡飞入山林。陈仓人没有抓到雉鸡,便将此事报告给秦文公。秦文公听罢,立刻命人前往陈仓山去围捕雉鸡。结果得到了雌雉,却化而为石。于是秦文公命人在陈仓山北阪,立陈宝祠祭祀。后来,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而那只雄鸡飞到了河南南阳,后来,被汉朝的刘秀得到。于是刘秀成了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

秦文公二十年,秦文公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国家管理,效仿中原诸国,在秦国的立法中,开始设立三族(即父族、母族、妻族)之诛的刑法。由于加强了立法,犯罪率大大降低,使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秦文公二十七年时,秦文公感到郿邑的西陲宫,已多年未修缮,有些破旧,便命人召集各类工匠,准备修缮和扩建西陲宫。于是,工匠们奉命前往雍南山中砍伐木料,由此,又引出一个奇异的传说。

欲知发生了何事,且听下回分解

;

g_罩杯女星偶像首拍a_v勇夺冠军在线观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meinvlu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