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戎兵马很快杀到镐京西门,使城内居民大乱。此时在朝中任司徒的郑桓公友闻知大惊失色,其深知犬戎兵马之厉害,皆虎狼之师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自己已深受其害。原来郑桓公所居郑国乃周之故地岐山地域,如今被西戎人侵扰得无处安身,自己在朝中任司徒,又无力与西戎人抗争,只好在周幽王九年(前773年)时,将部族、财物等东迁到郐国(今河南新密一带)与东虢国(今河南荥阳一带)之间的一地(今河南郑州一带)居住。如今犬戎已杀至镐京,虢石父所率征申兵马,已大败而归,京城之内已无力抵抗犬戎之兵,各路诸侯又不来勤王,镐京不可守也。郑桓公想到这里,立即入王宫面见周幽王。周幽王见郑桓公到来,喜出望外,因为,那些奸佞之臣,闻知犬戎大军杀来,皆逃之夭夭了。郑桓公对周幽王说:“大王,事情紧急,不可怠慢,立即传旨,命虢石父督兵守城,老臣保护大王,从东门退出镐京,前往洛邑再做商议矣。”此时的周幽王已毫无办法,只好如此,先逃得性命再说。
郑桓公挑选出精兵一千,备好车仗,催促周幽王、褒姒、伯服,及后宫嫔妃们速速上车,直奔东门。见犬戎兵马尚未杀至东门,心中暗喜,立即出了东门,直奔洛邑方向而去。
郑桓公保护周幽王、褒姒等刚刚逃出镐京,城池便被攻破。犬戎兵马攻入城内,到处烧杀抢掠,火光冲天,城内军民死者无数,虢石父、尹球、祭公等奸佞之臣皆死于乱军之中。申侯与缯君见此本想劝阻,可是,这些虎狼之师,岂能劝得住?真是无可奈何。特别是申侯闻知周幽王、褒姒等逃出镐京,不由大惊,也就顾不得这些了,立即与犬戎主商议。犬戎主二话不说,立即率大将孛丁、满也速等,朝东门杀去,直追至骊山脚下。
郑桓公保护周幽王、褒姒等刚到骊山,便闻报,犬戎兵马已追来。郑桓公并不惊慌,命手下兵将保护周幽王、褒姒等先行,自己率领二百余兵将断后。
犬戎主很快追上,郑桓公停下战车,调转马头准备迎战。犬戎主厉声问道:“昏王逃往何方?”郑桓公回答说:“周王乃天子也,天下之共主,尔一小小戎主岂敢辱之。”那犬戎主哪里管什么天子不天子的,怒说:“昏王当杀之。”说罢驱车,直奔郑桓公杀来,二人车马盘旋战在一起。郑桓公虽然忠勇,但终究不是犬戎主的对手,大战十几个回合,便被犬戎主劈死在战车之上,其余兵将皆战死。
犬戎主很快又追上了周幽王、褒姒等,护驾兵将奋力迎战,皆不能敌,被犬戎之兵杀的四散奔逃。犬戎主追至一豪华车驾之前,见一身着滚袍玉带者,知是周幽王,也不搭话,举起大刀就砍。周幽王还没来得及求饶,就被劈死在车驾之上。伯服不过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被吓得大哭不止,被犬戎主抓起来摔在地下,随手举刀将其砍死。褒姒见儿子被杀,放声痛哭。这时犬戎主才注意到褒姒,细观之,真是美若天仙,定是褒姒,心中大喜,跳下战车,抱起褒姒,装在自己的车中,其他那些嫔妃宫女皆被犬戎兵将抢掠而去,然后犬戎主率兵返回镐京。
周幽王在位十一年,被犬戎杀死,年仅二十五岁。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至周幽王,历十二王,凡二百五十七年,史称西周,自此灭亡。
西方戎人皆生性粗野,从没见过中原美色,犬戎主如今得到褒姒此等尤物,岂肯放过。当回到镐京之后,一连数日,在宫中淫乐不止,快活以极。
再说申侯见犬戎主前去追杀周幽王后,便在镐京收拾残局。再看这繁华昌盛了三百余年的镐京,已不复存在。到处是火光冲天,残垣断壁,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城中百姓皆怨恨申侯。申侯也有些后悔,不该引狼入室,可悔之晚矣。
申侯原以为,犬戎主抢掠之后,便可退出镐京返回西戎。可是,近几日犬戎主与褒姒淫乐不止,似乎无退兵之意,因此,心中暗暗着急。思来想去,唯有请来得力的诸侯相助,赶走犬戎主方为上策,于是书写了三封密信,送往三位诸侯,约会赴镐京勤王之意。这三路诸侯有北路的晋侯姬仇,东路的卫侯姬和,西路的秦襄公赢开。然后,秘密遣使奔赴郑国(今河南郑州一带),将郑桓公死于国难之噩耗,报知郑国世子姬掘突,并言及起兵驱赶犬戎,复仇之事。掘突闻知噩耗,悲痛欲绝,立誓必兴兵复仇,于是在群臣的拥立下即位,是为郑武公。
再说各路诸侯接到申侯密函,皆焦急万分纷纷起兵赴镐京勤王。秦襄公接到密函看罢,心中是亦忧亦喜。忧的是周王朝衰败,使自己失去了强有力的靠山;喜的是又一次给自己提供了东进中原的机会,不可错过,同时,也说明了自己虽没被列为诸侯,而被邀兴勤王之师,可见自己在周王朝中的地位已非同一般。于是,立即召集部众商议,起兵奔赴镐京勤王。
秦襄公率领秦军长途跋涉,经数日之后进抵镐京郊外,远处望去,已见有两座大营扎在那里,不知何处兵马,便命兵士前去打探。不多时,那兵士回报说:“那两座大营,一座是卫军大营,一座是郑军大营,皆是勤王之师也。”秦襄公听罢非常高兴,传令择吉地安营扎寨,然后亲往两座大营探访。
卫军大营为首者,乃年近八旬的卫武公,当得知秦襄公来访,心中欢喜,迎出大营门外。二人相见寒暄一番,共同回到中军大帐,刚刚坐定,秦襄公见大帐之中,还坐着一位年轻公子身着戎装却带着孝,不知是何人。卫武公捋着白胡须介绍说:“秦君有所不知,此乃新近即位的郑武公掘突是也。”二人相互施礼落座。然后三人共同商议入镐京勤王之事。正在商议之时,忽又有兵士来报:“晋侯欲求见。”三人闻听晋文侯到来心中更喜,便共同迎于大营门外。待到四人相见后,共同回到大帐之内坐定,再议勤王之事。秦襄公说:“吾等刚至,不知镐京城内申侯知否?速速告知,以作内应也。”卫武公回答说:“秦君所言不错,目前吾等四国精兵已近十万,战车近三千乘,况且城中还有申侯之军做内应,足以胜犬戎也。”然后,派遣心腹之人,暗中潜入城中,告知申侯,约定攻城日期。
然后,卫武公对秦襄公说:“吾等久不与戎人征战,还望秦君多加指教矣。”秦襄公先向各位施礼,然后说:“卫老君侯过讲也。秦乃西辟小国,世代与戎人征战,略知戎俗。犬戎历来以抢掠为业,其志不在城池,只在于牲畜财物。待明日攻城,可兵分三路,攻东、南、北三门,独留西门,放其西逃,犬戎之兵心必散矣,必会大胜也。”其实,各路诸侯率军前来勤王,只要夺回镐京,也就达到目的了,谁也不愿意与犬戎拼个你死我活。当听罢秦襄公之言,皆称此计甚妙。
再说申侯自发出密信后,就日夜盼望勤王之师早日到来。这一日,正在军中烦闷,忽然一军士来报说,有一人求见。申侯立即将来人引入一密室,那来人将卫武公的密信呈上。申侯看罢心中大喜,得知所邀四路诸侯,皆已来到镐京郊外,约定明日卯时攻城,请务必做好内应。
第二日,尚未到卯时,申侯便派遣自己的兵士,悄悄将镐京的四门打开,只等诸侯兵马攻城。卫武公、晋文侯、秦襄公各率本部兵马分别攻击东、南、北三门,独留西门;郑武公率本部兵马埋伏于西门之外,截杀犬戎兵马。而此时,犬戎主正搂着褒姒在王宫中睡大觉呢,其他犬戎之兵,也大都在睡梦之中。忽闻知各路诸侯勤王兵马杀来,慌忙迎战。犬戎主闻报,推开褒姒,跳起身来,披挂整齐,聚集兵马迎战。可是此时的犬戎兵将,皆为财物所累,已无力再战,被各路诸侯的兵马杀得四散奔逃。犬戎主见状大惧,忽闻报,西门尚无兵马,心中大喜,立即命大将孛丁、满也速,再次聚集兵马,从西门杀出。刚杀出西门又被郑武公的郑军截杀一阵。犬戎主不敢恋战,率败兵向西败退而去。郑武公也不敢穷追,便率兵马返回镐京。此时已近中午。申侯见犬戎兵马已退,便欲寻褒姒下落。这时一宫中内侍来报,褒姒已在王宫之中自缢身亡。
原来褒姒自犬戎攻入镐京,就知自己必死无疑。可是,当郑桓公保护周幽王等逃出镐京后,出现了一线生机。后来,犬戎兵马追上,杀死了周幽王、儿子伯服等,本以为自己也必死,却被犬戎主掠去,受尽蹂躏。当各路诸侯攻入镐京,犬戎主只好离开褒姒,前去迎战,将褒姒留在宫中。褒姒便在宫中自缢而死。犬戎主逃出镐京时,本想将褒姒带回西戎享用,当看到褒姒自缢而死,只好作罢。
纵观褒姒一生所为,被人们列为古代的四大妖姬(夏朝时的妹喜,商朝时的妲己,周朝的褒姒,春秋时期的骊姬)确实有失公允。褒姒与那三位美女不同,其美而不妖,受宠而不恶,不见有作恶事的记载。因此,非褒姒乱周,而是周幽王自乱也;亡西周者非褒姒,而是虢石父之流也。
当申侯得知褒姒、伯服已死,已解心中之恨,便开始收拾残局,然后大摆筵席款待各路诸侯,并共同商议拥立何人即周天子之位。
欲知何人即位,且听下回分解。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无广告、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appxsyd下载免费阅读器!!